简要方案
1. 项目名称及建设期限
五融生态特色城镇项目 项目建设期为 _年, _年_ 月_ 日到_ 年 _月_ 日。
2.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
2.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
近年来,国家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、生态城市建设、海绵城市建设、森林城市建设、都市农业建设、美丽乡村建设、绿色城 市建设、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设等;该项目的五融生态(生态融合、城乡融合、工农融合、科贸融合、粮能融合)城镇建设是将它 们全部融为一体,旨在真正打造一个生活生产居住、城乡共享美丽田园环境,且可实现粮食、能源,生活、生产交通不污染大 气环境,城内全域旅游;工业、农业、产学研、养老、医疗共生,通行、生产、生活、购物便宜,立体交通安全,生产生活设 备智能的全息生态智慧型城镇。 有关特色城镇,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,如《关于开展特色城镇培育工作的通知》、《关于推进政策性金融支持小城镇 建设的通知》、《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(2014—2020年)》、《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》、《关于加快美丽 小(城)镇建设的指导意见》、《关于实施“千企千镇工程”推进美丽特色小(城)镇建设的通知》、《“十三五”旅游业发展规划 》等等。 2014年2月25日,习近平在考察北京市规划展览馆指出: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,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,规划折腾是最大的 忌讳。 因此,建设一个五融生态城镇示范非常必要。
2.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
在新常态下,国家加大了产业转型升级步伐,尤其是在近年来的雾霾天气,让人们难以忍受情况下,国家把生态建设列入到了 国家五大建设之中,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,生态建设、可持续发展成了党和国家政策的重中之重。建设该项目符合当前形 势,符合国家发展新业态号召,符合国家指导政策;建设该项目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,是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的必然趋势,是人 们追求生态生活生产的必然趋势;是农民走进城市的好方法,是工业转型升级的好方法,是治理雾霾的好方法;是集约化用地的 有效途径,是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,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。 随着人们对居住条件改善的欲望及迫切需求,工厂对用地的迫切需求,交通环境改善的迫切需求;国家对城乡一体化建设、生 态城市建设、海绵城市建设、绿色城市建设、新能源示范市的建设给予了大力支持。由此是房价趋近合理,开发商的投资势头不 减,给项目的建设奠定了政策、环境、物质、市场基础。 项目中所关联的技术均已成熟,只是相互间的融合协调,没有风险,非常可靠。其单项技术主要为:建筑、农业、新能源、环 境四大领域。 因此,建设该项目适应时代发展,相关条件具备,是可行的。
3. 主要内容
建设内容主要包括:封闭式立体交通管廊(自动车)、步行道及太阳能电厂(道路上层)、城中城外现代化农田、绿色建筑的房顶植物 工厂或恒温花园、水下或农田(房顶)下层为工厂及办公楼、居民住宅每户均设有露天花园、学校医院养老院建筑均为绿色建筑(房顶 为封闭式花园)、中心广场乐园、一环湖和二环湖(部分下层为交通、储能、管廊、工厂、商场等建筑设施)、太阳能、抽水蓄能及植 物能源(包括生活垃圾餐厨垃圾、农业秸秆资源化处理)电厂、交通换乘及物流中心、其它市政设施等。
4. 主要特色
主要特色:
一、集生态工厂化机械化规模化农业、现代高端工业、商业贸易、学校、科研、生态居住、全域旅游于一体;
二、集农 田、交通、环湖、建筑、可再生能源电厂于一体;
三、集太阳能、有机污染物资源化处理、植物能源、抽水蓄能电厂于一体;
四、 工厂、建筑(部分)、交通(部分)不占地耕地,工厂、建筑、道路顶层分别设为植物工厂、太阳能发电、恒温花园、水塘等;
五、 生活生产、供暖制冷、市政设施不用化石能源,实现用能自给;
六、立体交通(道路设于农田、工厂、住宅、底层),人车分层, 安全可靠;
七、全区域智慧管理,地面无明线及塔、杆、桩;
八、市政管廊设于农田或水面下层,雨水直接进入环湖;
九、粮食、 蔬菜、水果(部分)、水产(部分)自给;
十、建筑物均为绿色生态结构,适宜人们生活生产。
5. 项目基础条件
实施该项目,一、生态文明建设国家大力宏扬支持;二、城乡融合发展迫切需要示范案例;三、工农业转型升级迫切需要高值化 项目引领;四、农业规模化、工业转型升级投资力度空前;五、大气严重污染迫使国家出大力气治理;六、建设及工业用地成本 加大;七、食品安全风险倍增;人们渴望生活生产环境改善;八、世界性能源危机加剧,各国都在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应用份额 ;九、农民弃田进城;十、科学技术日新月异。这些都给该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。
6. 建设的原则
生态融合、城乡融合、工农融合、科贸融合、粮能融合是遵循创新生态、回归自然、持续发展、生活舒畅、生产和谐、集约 用地、城乡协调、粮能自给的八大发展理念,引领城乡建设向生态、自然、融合、绿色、集约、高值、宜居、安全方向转型 升级。努力为国家未来城乡建设发展做出一个经典的示范。 遵循循环、和谐、集约、高效、高值五大发展方针,走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。以科学技术为指导、以资源循环为核心、以现 实条件为基础、以经济高效为目标。使本项目建成一个真正的生态循环、环境美好、经济高效、生产清洁、生活安全、产业 化水平高的可持续发展模式,并可广泛复制推广。 项目既可规划新建,也可在现有城镇基础加以改建。 项目建设最适宜新建城市,规模最适宜人口在10万至80万人,大中城市可单元式组合,也可以镇、村、园区定向规划设计建 设。人均占地0.8亩(含农田、果林、水面)。土地建筑物高度最低使用为二层(农田+道路或管廊或工厂,水湖+道路或管廊 或工厂或商贸);最高30-50层(商务综合大厦);住宅20-33层(均为生态智能结构);果林别墅为三层(一、二层居住,三层 为菜园或花园)。
7. 建设主要目标
项目建成后,实现人们工作与自然和谐,生活与自然和谐;交通路场无污染(全封闭式道路及停车场,且分段除尘及处理排放 物),工农业生产无污染(工业污染全治理,农业精准施肥,以有机肥为主,采用生物法动物法及生物农药灭虫,不施巨毒性 农药),生活无污染(生活垃圾污水全处理);生活生产全用新能源;粮食蔬菜全自给;城镇无污染物排放;智慧型生产、办 公、生活。实现人均GDP10万元,土地农业有效使用率70%(以土地面计,其中15%为植物工厂中的多层生产折算);化石能 源使用量为零;建筑物内不受雾霾侵扰(外来雾霾时启动建筑物内循环及恒氧功能);人均寿命同比提高5岁。
8. 关键技术
该项目的关键技术:高层绿色建筑建设、现代工厂化农业种植(含精准施肥,生物法动物法及生物农药灭虫,植物动物共生、 良种等技术)、道路桥梁建设、可再生能源设备制造、机器人(工厂机器人)管理、污水净化再生技术、储能技术、恒温及水上 蔬菜高产技术、工农业及生活垃圾再利用技术。
9. 规划方案主要示图



项目规划布局避免千篇一律,可根据地形、风水、现有环境调整,本图仅作参考。城镇改建可根据应具功能进行规划调整,不 受本图限制。 注:1、本图适宜新建城市,最适宜人口在10万至80万人,大中城市可单元式组合,也可以镇、村、园区定向规划设计 建设。实施时实际布局不受本限制。 2、既有城市改建不受本图限制,功能区设置可参照本图规划改建,既有城市改建主要是道路封闭(部分顶上加太阳能 和除尘系统,部分两侧宽阔地带顶上可建楼房)、绿化带功能增加、广场多功能利用改造、建筑物顶层利用改造。可实现 交通车辆排放污染物全治理,在不增加用地的情况下可使建筑物增量约五分之一以上,可实现供电、供暖制冷清洁化(用太 阳能、风能、生物质能、抽水蓄能、跨季储能方式,使多能互补,安全性可靠),可大大美化环境治理生态,使人们生活远 离雾霾。 3、生态建筑单元图,为系统中的关键节点,图及注解给出了生态、节能、集约用地、宜居等主体功能。建筑设计理念 为:自然生态、绿色节能、四季同春、生活方便、舒适宜人。
10. 推广
在我国打响蓝天保卫战、建设生态文明、高标准农田改造、城乡融合、农民进城、工厂出城、海绵城市建设、城中管廊建 设、新农村建设、棚户区改造、农业规模化发展、保障可再生能源优先上网等都给本项目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;全面倡导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形势喜人,在此大好形势下,建设这种五融生态城镇项目非常必要,非常迫切。 欢迎正在规划新建、扩建、改建城市的主管部门、规划设计院及开发商关注该技术,并可深入了解。为拟建项目提质增 效,真正实现生态循环、和谐生产、宜居生活;且长期适应城乡可持续健康发展。建设或改建新型城市应优先采用该模 式,使城市一步到位,使城乡规划建设不折腾。工农业转型升级,城乡融合发展,时不我待,抓住机遇,智者成, 勇者胜。
概念设计:吴兆流(北京菲涅而生态科技公司),邮箱:bjfne@163.com